站在城墙下,依然隐约能看到一个倒“八字形”的新旧城墙修缮分割线,坍塌的长度约有20多米。据工作人员介绍,当时连续降雨,城墙内侧的土坡发生了位移,造成了墙体的位移,最终导致了局部墙体的坍塌。坍塌发生后,城墙及上体的加固修缮方案经多轮专家论证,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后组织实施,此段城墙的保护修缮工作包括对坍塌段墙后土质边坡采用桩锚结构形式进行稳定加固,对坍塌段进行残墙清理,重新砌筑恢复城墙本体;对坍塌段两侧鼓胀、松动的局部墙体拆除后重新砌筑,重做城墙顶面传统防水层,恢复墙顶东侧排水明沟及西侧护栏等工作。 “由于坍塌城墙内侧为山体,外侧为居民健身及公园步道,大型机械无法进场,所有的坍塌清理和加固修缮作业均为人工作业。”当时参加修缮的工作人员回忆,为减小施工作业对城墙的影响,采取人工挖孔的形式进行桩基施工,因施工时恰逢雨雪天气,为了保证桩孔成形,每个桩孔均设置了防雨罩,防止雨水灌入,通过开挖放坡和桩锚施工化解了此段城墙山体滑移风险。 为保持此段城墙的原有风貌,城墙外立面均采用回收来的老城墙砖进行修复,顶面综合考虑到游客行走、冻融雨水因素,改用了新城墙砖进行铺设。为了彻底解决山体雨水对城墙的影响,城墙顶面加设了柔性防水层,山体和城墙之间增加了排水沟,对山体的汇水进行了有序疏排。 在中山植物园游玩的游客步行至前湖区域,隔湖相望,便能看到一段与众不同的明城墙,两段残垣被一个钢架结构连接起来。1991年,南京大雨,导致前湖段城墙发生坍塌。1998年,在清理坍塌城墙时发现了该段城墙内明洪武早期修筑的一段城墙,高度仅有现在明城墙的一半高,是典型的“墙中墙”结构,这种结构在其他城墙段也有发现,比如明城墙里的南唐伏龟楼遗址。同时,在对前湖豁口墙体进行现状调查时发现了一处水闸,该水闸为明初所建,是城内玉带河重要供水系统之一,为研究明城墙的给排水系统提供了重要实证。 在保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对该段城墙进行了可识别、可逆化修缮的尝试。采用裸露钢结构框架形式,贯通断开的两段城墙,并提供登临城墙的钢梯,进行了保护性修复的半山园水闸作为下沉式广场也对外开放,兼顾历史信息展示与文物活化利用,国家文物局将其称作“国内文物保护工程的一个创新举措”。 活化利用 数字延续 在中华门瓮城东侧,有一处与城墙一样颜色的现代建筑,顺着马道一样的斜坡走到屋顶,看到的就是城墙,这座建筑就是南京城墙博物馆,今年刚刚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马麟介绍,作为国内最大的城墙专题类博物馆,与中华门段城墙本体在地理空间上紧密相连,基本陈列围绕“旷世城垣”主题,从设计思想、筑城技术、皇都威仪、军事防御、遗产传承5个方面,展示各类文物2000多件(套),集中展示南京城墙历史、文化、科技、军事等价值,形成“博物馆+遗产地”的呼应。 尽管记忆可以在历史中打捞,但与人的现实生活连接才能生生不息。
《白下琐言》记载:“岁正月既望,城头游人如蚁,箫鼓爆竹之声,远近相闻,谓之‘走百病’,又云‘踏太平’”。“正月十六爬城头,踏太平,走百病”的习俗在南京延续到了今天。
(责任编辑:南京城墙01) |
2025年城门春联评联现场图 2024年初的中华门挂联景象 资料图 灵...
王 珊 邹 洁 马 彦 南京城墙始建于1366年,历经600余年沧桑岁月,...
明故宫遗址公园内展出的明故宫皇城宫城复原图,红圈内为此次...
前不久,江苏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对南京市原第一机床厂地块...
城门挂春联已成为南京人的新年俗。(资料图片)新华报业视觉...
昨天,2024南京银行行走南京遇见城墙70里活动举行,1500名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