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故宫遗址公园内展出的明故宫皇城宫城复原图,红圈内为此次发现的城垣遗迹大致位置 李府街南段西侧的考古探方 东西向排水涵洞遗迹
南京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清官式建筑的母本。经历600多年的战火和城市变迁,明故宫大部分地面建筑毁佚,其中消失最彻底的当属皇城的东线。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一份批复函透露,南京李府街道路拓宽改造中,新发现了城墙遗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向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求证,基本确认遗迹为明故宫皇城东线城垣,系首次发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道路拓宽发现20余米城垣遗址和排水涵洞 李府街是一条南北向道路,长800多米,北连中山东路,南接后标营路,地处历史上明故宫的范围内。相传李府街北段为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外甥、养子李文忠的府邸,南段为吏部衙门所在地,街巷因而得名。 李府街前期因实施拓宽改造,考古部门进行了勘探发掘。 国家文物局在批复函中明确表明,“加强对考古成果的分析研究,结合南京皇城城墙历史文献等相关资料,进一步研究明确新发现城墙的走向、墙体宽度等信息。”这意味着李府街考古取得重要发现。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在配合李府街拓宽改造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段连贯的城墙遗迹,遗迹南北走向,长度约20多米,宽度目前尚未完全揭示。根据史料记载及其位置、走向,基本可以确认为明故宫皇城城垣东线的一段。此外,考古人员还在李府街发现了一处东西向的排水涵洞遗迹。 记者走访现场看到,此次发现的城墙遗迹位于李府街南段道路的西侧,施工围挡内笔直排列着多个考古探方,走向与李府街道路几乎平行。涵洞遗迹在其北侧不远处。 现场施工工人介绍,涵洞是大方砖砌的,有2米多宽。 为勘定明故宫皇城东线范围提供了重要线索 明故宫由宫城、皇城内外两重城垣组成。根据地面建筑、护城河水系和已有考古发现,宫城现存有午门城门、东华门城门、西华门基座遗址以及较完整的环绕四周的护城河,宫城的东南西北范围基本明确。 皇城的范围则相对模糊。其西线现存有西安门城门、护城河;南线上的承天门尚未发现,留存有承天门外的外五龙桥、护城河;北线曾发现相关库房建筑遗址,留存有北安门街、后宰门等地名;东线则未发现城墙和东安门,也未发现护城河。地表唯一有关的遗存是中山东路534-5号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住宅区内还留存有“东安门村”的地名。此外,仅留存有一张上世纪初拍摄的东安门照片。 (责任编辑:南京城墙01) |
明故宫遗址公园内展出的明故宫皇城宫城复原图,红圈内为此次...
前不久,江苏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对南京市原第一机床厂地块...
城门挂春联已成为南京人的新年俗。(资料图片)新华报业视觉...
昨天,2024南京银行行走南京遇见城墙70里活动举行,1500名参与者...
南京明城墙前湖段保护修缮后 家长陪伴孩子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参...
□ 本报记者 徐宁 通讯员 肖发华 频频出圈的网红南京明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