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信息中心 > 媒体关注 >

以文化之名,绘南京新篇——“文都春帖惠万家”活动启幕!

时间:2025-01-20 13:42来源:南京城墙网 作者:南京城墙01
交汇点讯 1月20日下午,2025“文都春帖惠万家”活动暨2025新春诗会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启幕。主办方将选择在中华门、解放门等南京城墙地标举办诗歌朗诵、舞狮等形式的快闪秀,向广大市民赠送春帖。


“春帖”起源于桃符,盛行于宋代,也是明代开始流行的“春联”的前身,是极具文化价值的非遗符号。在“城门挂春联 南京开门红”活动开展十周年之际,为了让其影响力触达千家万户,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市“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与金陵金箔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了“文都春帖惠万家”公益活动,旨在进一步丰富“城门挂春联”的文化内涵,以更具有传播性和交互性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春帖”作品在内容选择方面,既有传统年俗的吉祥话、祝福语,也有一些契合“乙巳春节”的新词。春帖的创作者也并非都是专业书法家,而是来自哲学、文学、音乐、戏剧、设计、非遗等领域的文化名人,如俞律、王立平、赖永海、叶兆言、苏童、薛冰、柯军、传静、陈卫新、朱赢椿、邓清之、赵彦国等,他们在各自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代表着文都南京的城市文化形象,他们的参与让“春帖”这一载体具有了更强的文化价值和传播价值。
“文都春帖惠万家”活动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创意视角,将“春帖”这一非遗符号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不仅丰富了南京城市文化的内涵,更让这一传统年俗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色彩,活动策划人周学向记者讲述了“文都春帖惠万家”背后的故事。

他提到,“春帖”作为极具文化价值的非遗符号,其背后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张小小的纸片。在策划“文都春帖惠万家”活动时,他希望通过这一活动,让世界文学之都的文化建设更多地参与到公共领域当中,让更多人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获取情感价值和文化认同,从而充分彰显文都南京所特有的文化思想张力。

周学表示,2024年“春节”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此背景下,以春节为节点,以“文学”为载体的创意活动及内容传播,无疑能够进一步放大南京城市文化声量,塑造南京城市文化形象。“文都春帖惠万家”活动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南京文化资源的一次积极探索。通过这一活动,将文都南京绵长的文脉、丰厚的资源、卓越的成就、纷呈的佳作,以新春佳节的创意策划为载体,营造出浓厚的节庆氛围,让市民和游客在感知城市文明的同时,赓续文都文脉,增强文化自信。
 

在谈到“春帖”与“春联”的对比时,周学表示,春帖与春联虽然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待,但二者在体式、内容和表达方式上都有所不同。春帖多为五言、七言绝句的帖子词,写于绢上,张挂壁间或门楣上,过后取下收存,与春联的书写和张贴方式有所不同。这种独特的文化表达形式,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更在传承和发展中发挥了其独特的魅力。

“城门挂春联”活动已成为具有南京特色的年节文化活动品牌,每年都在中华门、集庆门等13座城门悬挂楹联家与书法家共同创作的巨幅春联,这些春联不仅展示了南京城市文化和楹联文化魅力,还成为南京人民迎接新春佳节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如何让这一成果的影响力触达千家万户,从城门到家门,从城墙到书房,到家庭的、社会的各个角落,正是此次活动策划的重要考量。周学认为,“文都春帖惠万家”的创新点就在于见人、见物、见生活。
(责任编辑:南京城墙01)
------分隔线----------------------------
官方微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