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信息中心 > 媒体关注 >

南京日报:走近“大唐宝藏”,一览千年前的盛世风华(2)

时间:2024-01-05 11:13来源:南京城墙网 作者:南京城墙01

韩金科是法门寺博物馆原馆长,也是地宫发现的亲历者之一。据他回忆,当对法门寺塔的地基探查到中心部分时,发现了下沉式的台阶,台阶上铺满了绿锈斑驳的铜钱,台阶尽头,隐约可见一道被巨大石块封住的石门。推开石门,他见到了两块唐代石碑。

如今,这两块石碑的拓片静静陈列在南京城墙博物馆里,诉说着千年前的历史。南京城墙博物馆讲解员李梅介绍:“这两块唐代石碑分别为《志文碑》和《物账碑》。《志文碑》记载了供养历史。而《物账碑》则记录了法门寺地宫中,部分供养宝物的品名、数量、规格、质地等重要信息。”

贰 传说中的秘色瓷显露真容 演绎“无中生有,似盛有水”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诗人陆龟蒙这样称赞秘色瓷。但长期以来,人们“只见其文,未见其物”,只能遐想秘色瓷的“容貌”。随着法门寺地宫文物出土,秘色瓷才显露真容,给中国陶瓷史研究留下极其珍贵的实物与文字资料。这次展览中,就有一件珍贵的秘色瓷——五瓣葵口大内凹底秘色瓷盘。

这件五瓣葵口大内凹底秘色瓷盘,盘口沿作五曲莲瓣、斜腹,由于釉层均匀,造型独特,在灯光的照射下,呈现了“无中生有,似盛有水”的效果。

据李梅介绍,秘色瓷在唐代时专为皇室烧制。秘色瓷因何而“秘”?目前学术界有皇家器物“秘不示人”、烧制方法保密,仿照“秘草”的颜色以及秘色按照等级、品类划分等不同说法,这更增加了秘色瓷的神秘色彩。上林湖是越窑青瓷的主产地,赓续千年的窑火自东汉点燃,唐五代达到鼎盛,宋代以后因各种原因逐渐没落甚至为人遗忘,连带着越窑青瓷中的顶级品秘色瓷也随之成为传说,乾隆都曾感慨:“李唐越器人间无!”

如何判断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是秘色瓷?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物账碑》明明白白写着:“恩赐……瓷秘色椀七口,内二口银稜,瓷秘色盘子、叠子共六枚。”“瓷秘色”,有一种倒装的口吻;“椀”,是“碗”的异体字;“稜”相当于“棱”,“叠”等于“碟”。大概意思是:一共有7只秘色瓷碗,其中2只用了特殊工艺(金银平脱),还有秘色瓷盘、瓷碟6件,一共13件。

这13件被标记的秘色瓷,出土时用丝绸包袱包裹,盛装在一圆形红漆盒内,放置于地宫中室。法门寺地宫“封宫”于公元874年,纪年明确。于是,这一批秘色瓷直接成为有纪年可考、有明确称谓的“标准器”。此外,在法门寺地宫中还发现了另一件也被认定为是秘色瓷的八棱瓶,“失踪”千年的秘色瓷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法门寺的考古发掘成果,为秘色瓷的判断建立了标准。随后,考古学家发现在吴越钱氏家族墓葬、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北宋周王赵祐墓、辽陈国公主墓、辽圣宗贵妃墓等皇室墓葬中都有秘色瓷出土。近年来,秘色瓷的研究复烧也一直在进行中。

叁 唐僖宗用过的茶具 揭秘唐朝人如何喝茶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唐朝人如何喝茶?有着怎样的饮茶之风?答案藏在一套封埋千年的“顶级奢侈品”中。

(责任编辑:南京城墙01)
------分隔线----------------------------
官方微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