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华介绍:“我们十年如一日,从遗产科学保护、展览展示、合理利用等方面作出创新尝试,打造了集遗产监测、精细化管理、展览展示、活化利用等在内的多模块创新保护利用模式,不仅注重历史风貌的恢复,还与时俱进地更新保护理念,以科技赋能文物保护,比如在2021年建成‘南京城墙监测预警系统’,2022年搭建完成‘南京城墙一张图’资源管理平台,同年还完成了南京城墙内部人防工事加固工程。”
监测是对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的重要要求。南京城墙监测预警系统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通信技术等,在25.1公里南京城墙全线安装263套自动化监测设备,不间断监测1575个点位,并将监测图像接入拥有8个子系统、57个功能模块的监测预警信息中心,形成集监测与基础数据的采集、审核与管理、动态监测与预警、数据分析与评估、工作监管与业务管理等于一体的监测预警系统。据了解,自投入使用以来,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定期采集城墙数据、分析变化,排查了上千个风险点,筑牢了城墙文物安全防线。
想了解南京城墙的矢量图、遥感影像、历史地图、城墙精细模型、点云数据、BIM数据、360度全景数据,以及大环境数据、南京城墙分段示意图、历代城门汇总图层等数据,在南京城墙“一张图”文物资源管理平台上都能够找到。该平台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等数字技术,对25.1公里的南京城墙本体与周边环境进行测绘、扫描、建档、建库,实现南京城墙全维度文物数据信息采集。同时,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展示南京城墙、本体与环境、专题业务、建筑内外、历史现状与未来多维度多尺度信息,实现了南京城墙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南京城墙“一张图”文物资源管理平台探索研究新型档案保存方式和管理方式,也为国内外同类型文化遗产地提供了文物精细化管理的模板。
南京城墙内部人防工事加固工程,对24处总长约19.4公里的南京城墙人防设施保护工程,以古城墙安全稳定性为首要原则,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多手段进行科学评估,实现了现代防御与古代防御系统的协调共存与价值更新。人防工事加固工程首次探索研发了文物建筑内部狭小空间的既有人防系统处理方案,对于国内类似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性修缮具有示范效应。
多途径展览展示 让文化遗产价值跨时空共享
在中华门瓮城旁,近内秦淮河,有一座青灰色博物馆“消隐”在古城墙下。这座对外开放刚满两周年的南京城墙博物馆是国内最大的城墙专题类博物馆。
南京城墙博物馆依傍中华门段城墙而建,与中华门段城墙本体在地理空间上紧密相连,集中展示南京城墙历史、文化、科技、军事等价值,毗邻的中华门城墙景区为公众提供实地游览与在地体验,形成“博物馆+遗产地”的有机联动。
(责任编辑:南京城墙01) |
2025年城门春联评联现场图 2024年初的中华门挂联景象 资料图 灵...
王 珊 邹 洁 马 彦 南京城墙始建于1366年,历经600余年沧桑岁月,...
明故宫遗址公园内展出的明故宫皇城宫城复原图,红圈内为此次...
前不久,江苏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对南京市原第一机床厂地块...
城门挂春联已成为南京人的新年俗。(资料图片)新华报业视觉...
昨天,2024南京银行行走南京遇见城墙70里活动举行,1500名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