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西门位于古城南京西面,是目前仅有几个保存较好的老城门之一。
据史料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清凉山修筑城寨,取名金陵邑。公元212年,三国东吴迁都,下令在楚金陵邑基础上加建石头城,筑城长7里余,北开一门,南开二门,最南端之门即现汉西门。南唐建都后,此门成为江宁府城大西门。公元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加筑瓮城,称为石城门,俗称旱西门,后改名汉西门。在古代,这里既是交通要道,也是水陆码头,还是军事重地。
古老汉西门和现代汉中门
汉西门城门很矮小,与现代交通极不适应。上世纪30年代初,民国时期因城内建汉中路,为打通城内外交通,后来在汉西门以西约20米处,新建一道较大的钢筋水泥方形城门,以与道路名相对应,称之为汉中门。由于人们常在这里通行,其名声越来越大。汉西门渐渐弃之不用,并用城砖砌堵,渐渐被人们淡忘。在建汉中门时,城外连接老石城桥,建一条不长的街,名为汉中门外大街。
汉西门至汉中门外,过去是一片棚户区,有的依城墙搭建,简陋房屋中间一条狭窄的通道,小巷名叫工商村。城内两门之间,是一家较大的煤炭店。
上世纪50年代末,汉中门城门出现安全隐患,顶端被拆除,两边立柱保留,城墙依然存在。至上世纪70年代,建城西干道(即现在的虎踞路与虎踞南路,汉中门是交会点),汉中门及两边城墙全部拆除。汉西门瓮城西北角及周边工商村等民房同时拆除,两道城门、东南面和北面部分城墙保留至今。从此,汉中门消失,但其名仍然存在;汉西门瓮城依然屹立,其名却不响。后来,石城桥南移新建,亦称作汉中门大桥,在正对着原汉中门向西穿过大桥,开通一条宽敞大道,原来起名汉中西路,后来仍以汉中门命名,为汉中门大街。原来的汉中门外大街,依旧保留,但存在的意义不大了。
古朴城湾街和繁华汉西门大街
汉西门瓮城北面东头城墙边是一条小街,因城墙呈弧形,故名城湾街。这条街不长,只有8个门牌,西端是个断头路,房屋全部建在城墙对面,都是百年老屋明清风格的穿堂多进建筑。1号是寺庙,外墙上有“南无阿弥陀佛”6个大字,内有凉亭、古井、老树。其余,是大户人家的民居。街面一直是泥土路,走在这里,似是穿越到古代一样。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在此盖办公大楼,老屋全部拆除,这条小街成了大楼后院,原本露面的城墙深藏在院中。
瓮城东面与城墙平行的,是一条两百米左右的汉西门大街,南连接柏果树、北与汉中路相交。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五六十年代,这条街非常繁华,除菜场供应蔬菜、家禽、鱼虾外,各类私家店铺可谓一应俱全。王家电器行、许家烧饼店、金家牛肉锅贴店等。最让人难忘的是一些老字号,诸如杨荣德诊所、方涌兴米行、同顺泰煤炭行等。平时,走街串巷有叫卖熟藕、苞芦的;过年,街上更是热闹,有捏面人的、做糖稀画的,人们沉浸在浓浓的民间风土人情之中。
古今融合的汉中门市民广场
汉西门瓮城近似方形,占地约1.5万平方米。城门不大呈拱形,东西内外两道,东面内城墙较薄,西面外城墙较厚。瓮城内多年一直被市政机具站占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站里挖掘一眼曾废弃的古井时,出土一尊佛教经幢。经幢呈长方形,高约半米,四周镌刻佛教经文《佛顶尊胜陀罗尼》,字体工整清秀;顶帽未见,底座雕有莲花图案,其风格宽大厚实。后来,这里又短暂时间建有鱼市,上世纪90年代中期搬迁。
1997年3月,以瓮城为中心的汉中门市民广场,仅用4个月时间就建成,成为我市最早、城内依傍古城墙最大的市民休闲广场。广场以汉西门瓮城为中心,严格意义上讲应称为汉西门广场,此时汉西门虽已打通,但多年弃用,而汉中门是交通要道且名气大,故称作汉中门市民广场。
一走进广场,顿感古代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中心一个个小花坛呈方形,与整体瓮城相映成趣。当舞台上表演精彩的歌舞,你可感受到热闹和欢乐;当漫步城墙边林间小道上,你一定会领略其幽深和宁静。城墙上一块块刻着文字的城砖,仿佛向人们诉说历史的沧桑;花坛边一条条熠熠闪光的大理石,宛若向世人展示今天的辉煌。在北面城墙内侧小道中央,有一块不高的花岗石,上面用雨花石镶成的辟邪图案,更显广场的古朴与凝重。据了解,此处原是一块凸起的混凝土,砸掉费时费工,就地利用,可见设计者独具匠心。广场中除了摆放鼓形石凳、长条凳外,花坛周边都是仿条凳,用花岗石砌成。无论走到哪里,随时可坐下休息。
(责任编辑:管理员) |
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
为了高质量推进南京城墙夜间文旅消费,南京城墙景区近年来持...
2022年9月5日,在中华慈善日和江苏慈善周到来之际,第六届江苏...
《跟着书本去旅行》 20210712 书本中的古迹城墙的诉说 观看链接...
城心向党,微笑礼赞。6月30日晚,百张笑脸在650余年的中华门城...
第三季的首集,以南京白局艺术为序章,引出了经历了六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