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特殊作用,短短一小时的直播播放量超过33万。
东水关旧称“上水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东水关遗址主要是明代所拓建的。东水关是内、外秦淮河的交汇之处,秦淮河水流到这里便一分为二,一股顺城墙外侧流淌,成为护城河;另一股穿关入城,这便是“十里秦淮”了,东水关理所当然成为“十里秦淮”的“龙头”。
邵磊介绍,东水关也称“上水关”“通济门水关闸”,闸身及券洞均为条石砌筑,是南京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水关。“这东水关建造得十分巧妙,下面是有很多孔的水闸,上面除修建正常的城墙外,也像中华门那样,其中也修了很多藏兵洞,非常实用,特别是战时。东水关将水关建筑与城墙建筑融为一体,在中国建筑史上鲜为一见,堪称一绝。”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文化遗产部主任刘斌说,全社会每个人都应当是文化遗产保护主角,无论是博物馆还是文化遗产地,都要探寻与公众、社区乃至景观的联系,且最大限度地通过特色活动、展览、教育等项目,将文化遗产理念传承下去,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与公众共享时代美好生活。
创新保护
前湖段缺口保护展示工程获奖
今年,南京首次对全市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进行评选和推荐。近五年来,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依照《南京城墙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完成南京城墙小桃园段抢险维修工程、南京城墙武定门段维修等多项古迹遗址保护项目。
4月18日,在南京市“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活动上,南京城墙前湖段缺口保护展示工程,从全市近5年完成的200多项古迹遗址保护工程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首届南京市优秀古迹遗址保护工程项目”。该工程在保证文物原真性的前提下,将现代工艺融入古代城墙,得到了国家文物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将其称作“国内文物保护工程的一个创新举措”,为古迹遗址保护积累了经验,充分发挥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社会的积极作用。
前湖缺口缘起于1991年南京城的暴雨,大雨冲刷导致前湖段城墙形成了上部长约70米、下部长约50米的梯形缺口。1998年,南京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对坍塌缺口进行抢救性清理时,在缺口内侧发现了一段明代早期修筑的矮城墙,上面发现了大量六朝、宋代等前朝的城砖,使用的明城砖大都是在洪武五年以前烧制的,这段“墙中墙”可谓是明城墙最早的雏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2014年,南京城墙前湖段缺口保护展示工程正式动工,项目遵循“最小干预”和“可识别性”原则,一方面对明早期矮墙不做较大规整性修复,充分展示历史文化信息,另一方面利用轻型钢架结构连通缺口两端,轻钢结构本身与墙体没有接触,也不会对城墙本体造成影响。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工程还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体改造和提升。
公众参与
多形式助力传播古迹遗址价值
上周末,还有不少青年学子行走城墙,用脚步丈量历史,以实际行动传播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南京市第一中学千名师生以中华门为起点,沿南京城墙及其遗迹绕行一周,力行约11小时、走完40公里路程,面对考验,大家彼此协作、相互鼓励,以非凡的体力和毅力完成这一挑战。
此外,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24所国内一流高校的近千名MBA青年学子共同参与了第五届亚太地区MBA助力南京城墙申遗公益行,行走神策门至太平门段城墙,旨在引导以MBA学生为代表的广大商界菁英关注以南京城墙为代表的城市名片,聚焦公众参与、助力城市竞争。
儿童展《和城城垣垣遇见明城墙》本周即将在中华门开展。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与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合作,展出幼儿园学生制作的城墙谜语、绘画、模型等,让孩子们画下自己的城墙印象。本次展览也是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城城垣垣小讲堂”系列儿童展的一部分,为儿童提供亲近城墙、了解城墙的机会,培养下一代关心爱护城墙的兴趣与热情,向人们展示儿童眼中的南京城墙,让传承自过去的文化古迹在今天焕发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管理员) |
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
为了高质量推进南京城墙夜间文旅消费,南京城墙景区近年来持...
2022年9月5日,在中华慈善日和江苏慈善周到来之际,第六届江苏...
《跟着书本去旅行》 20210712 书本中的古迹城墙的诉说 观看链接...
城心向党,微笑礼赞。6月30日晚,百张笑脸在650余年的中华门城...
第三季的首集,以南京白局艺术为序章,引出了经历了六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