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信息中心 > 媒体关注 >

金陵晚报:缺口变天桥还能欣赏“墙中墙” 南京城墙前湖段发生了啥

时间:2021-04-22 15:56来源:南京城墙网 作者:管理员
  曾经中山门北侧的前湖段城墙留着一个六七十米长的缺口,成为明城墙东线的一处扎眼的断点。2014年,这段豁口搭起了一座轻钢结构的人行天桥,明城墙东线由此实现了贯通。除了登城游览,市民游客还能通过这座“观景天桥”欣赏到“桥肚子”里藏着的一段明代早期矮城墙。“墙中墙”的奇观,让人大开眼界。
  今年南京首次对全市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进行评选和推荐,近日结果揭晓——南京城墙前湖段缺口保护展示工程入选“首届南京市优秀古迹遗址保护工程项目”。
 
  三十年前
 
  一场暴雨给前湖段城墙留下缺口
 
  紫金山南麓,前湖段明城墙的缺口是怎么来的?1991年南京城的一场暴雨,导致了上部长约70米、下部长约50米的梯形缺口。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城墙外侧与前湖的水面相邻,湖水常年冲刷对墙体基础造成侵蚀破坏,加上汛期内突遇一场大暴雨,导致这段墙体出现内部坍塌,留下了一个大缺口。
  在墙体坍塌形成的缺口处,文物部门意外发现了一段“墙中墙”:原来,城墙肚子里还藏着一段高10米左右的矮城墙。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长杨新华回忆:“夜里面一场雷雨使那处城墙轰然倒塌,后来到现场去看的时候,就发现了那个墙里面还有一段墙,而且是整整齐齐的墙。”
  工作人员对坍塌缺口进行抢救性清理时,在缺口内侧发现了一段明朝早期修筑的矮城墙,上面发现了大量六朝、宋朝等前朝的城砖,使用的明城砖大都是在洪武五年以前烧制的,这段“墙中墙”可谓是明城墙最早的雏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这段矮城墙高度仅有现今城墙的一半,宽度为2—4米不等。专家介绍:“明朝初建时国力有限,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烧造城砖,因此用了很多前朝的旧城砖来砌筑城墙。”“墙中墙”把人们带进明朝初年光景。由于战乱初止,经济疲软,登基不久的朱元璋一方面利用前朝旧城墙以减少开支,另一方面尽量减少对百姓的侵扰。原南京市城墙管理处陈列研究部主任郭金海透露:“这个墙中墙,在整个城墙上面有好多段。南京城墙在历代城墙的基础上面,加宽、加高、加厚来进行连接,圈成这么一个大的城墙,所以很多地方,原来的老城墙就砌在里头了。”
  直到洪武八年后,随着国力渐盛,明朝举全国之力修建规模与体量更加宏大的明城墙,最初的“矮城墙”从此被包在了墙肚子里。
 
  创新保护
 
  架起“最小干预”双层天桥
 
  如何处理前湖段城墙的这处“断点”?
  经过研究论证,有关部门决定对明城墙前湖段缺口进行保护性展示:在不影响城墙本体的前提下,对明朝早期“矮城墙”进行保护展示,同时实现城墙顶面贯通。
  国家文物局官网公布了《关于南京城墙前湖段缺口保护展示工程的批复》,原则同意南京城墙前湖段缺口保护展示工程设计方案,并提出“减少对城墙本体的扰动”、“保持明早期矮城墙残缺、沧桑、古朴的原有形态”等指导意见。
  2014年,南京城墙前湖段缺口保护展示工程正式动工,项目遵循“最小干预”和“可识别性”原则,一方面对明早期矮墙不做较大规整性修复,充分展示历史文化信息,另一方面利用轻型钢架结构连通缺口两端。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工程也注重对周边环境的整体改造和提升,设置的说明牌、说明碑向来此处的市民游客说明昔日历史和今日创新的保护。
  根据完善后的工程方案,城墙的缺口处架起了一座轻钢结构的双层天桥,顶部桥面可供游人通行,另有楼梯通往下层的观景平台,可以欣赏原来藏在墙肚子里的明代“矮城墙”。“钢质结构和玻璃廊道具有重量轻、结构稳定及便于保养等特点,既展示了城墙历史信息,又实现了城墙的可达性。”相关负责人介绍,人行天桥两端使用了柔性材料与缺口两侧城墙相连,轻钢结构本身与墙体没有接触,因此不会对城墙本体造成影响,而天桥的双层设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矮城墙”遮风挡雨。
(责任编辑:管理员)
------分隔线----------------------------
官方微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