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申遗概况 > 申遗进程 >

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概况

时间:2016-08-24 14:43来源:南京城墙网 作者:网站管理员

“中国明清城墙”是中国古典城市形态与现代城市形态的参照系,是人类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城市文明多样性的稀见案例。同时,它们得以保存至今,还是人类传统城市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能够有机融汇、传承发展、和谐共生的典范。

“中国明清城墙”继承了中国古代的筑城技术以及以城墙为载体的中国传统城市文明观念。明清城墙的规模大小有基本的规定,都城、二级王城、府城、州城、卫城遵循尊卑有序的原则。提名的八处遗产项目能够完整和立体的表现中国古代传统城垣构筑技术、城市和城防体系以及以城墙为特质的中国古代城市的空间格局与中国礼仪思想及哲学观念。所以说,中国明清城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及城市

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城市分别为南京、西安、兴城、襄阳、荆州、临海、寿县和凤阳,南京为牵头城市,此外还有河北正定、河北宣化、福建汀州、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正积极申请加入。

南京明城墙属于京师城池规格,西安明城墙属于二级王城,襄阳、荆州、台州(临海)属于府城,兴城是中国仅存的明代卫城并一度做过县城。寿县古城墙是具备双重功能的州级行政建制的城墙,凤阳明中都皇故城是明太祖朱元璋以“中都规制”兴建的都城建筑,也是后来改建南京和营建北京的重要蓝本。

在2013年《预备名单》中,明清城墙排在第7位,随着排名第一的大运河成功晋级世界文化遗产,明清城墙目前排位在第6位。

二、申遗推进历程

●2006年

江苏“南京城墙”、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2009年

湖北“襄阳城墙”、浙江“临海台州府城墙”先后申请加入联合申遗项目,联合申遗项目组合转北为“4+2”模式。

●2012年4至6月

在安徽省文物局的努力下,安徽“寿县城墙”及“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也提出加入联合申遗的申请;同年7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来自六省的8个市组成了“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2014-07-9

河北正定、福建长汀、河南开封、广东肇庆的代表也参加了南京会议,这4座城市也拥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城墙。代表们明确表达了想参与“中国明清城墙”申遗。

三、各城市城墙简评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负责《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至为关键的文本编写工作。所长贺云翱在会上表示,8座明清城池(江苏的南京、陕西的西安、浙江的临海、湖北的荆州和襄阳、辽宁的兴城、安徽的寿县和凤阳)分布在中国的南方与北方,它们分别代表了明清时期的都城、二级王城、府城或州城和卫所等城市体制。

例如南京城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古城垣,也是八城市城墙中唯一的京师城垣。浙江临海古城墙由民族英雄戚继光重修,自山海关至居庸关的明长城,就是以临海城墙为蓝本的;辽宁兴城城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见证过袁崇焕率军取得的“宁远大捷”。

南京城墙构成的城址由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他的谋臣刘基等人选定并设计,以中国传统的堪舆学说为依据,继承了东吴以来历代定都南京的政治家和堪舆家的风水理念,把堪舆学说发挥到了极致。在城墙及城市选址方面,明代南京城的地形被丘陵大山与江河湖泊环绕,北面有狮子山、幕府山,为“镇山”,可以抵挡来自北面的冷风,东、西两面有钟山和清凉山,为“砂山”即护卫城市的 “青龙”与“白虎”,南面有水流,即秦淮河水系,南面还有聚宝山连石子岗,为朝案,整个地形完全符合“山环水抱”之势,故风水形势极佳。

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代都城长安城之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位于关中平原地区,北临渭河,南对秦岭。东有潼关,西有陈仓。北面以黄土高原作为镇山,南有秦岭作为朝案,西有陇山护卫,再向北方和西北方,还有黄河天堑为屏障,东面也有黄河阻隔,与风水中的四象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暗合,整个城址坐落在龙首原南,地势开阔,我国风水学家也认为“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在城的周围有众水环绕,古人认为水可以聚气,关中平原自汉代就有“八水绕长安”之说。西安城墙围合的城市空间坐北朝南,符合堪舆学对城市选址的要求。

荆州城墙位于江汉平原,西北部岗岭蜿蜒,属荆山余脉,西支为八岭山,东支为纪山,一直延伸到荆州古城西北,此为荆州城的“龙脉”和“镇山”,城的南面有长江水流经过,西南有沮漳河水系流入长江。北面距太湖港 50 米,且太湖港水常年不息流入长湖,荆州城墙脚下有护城河环绕,并与太湖港水系相连,形成“曲水环抱”之势。城所在的“中堂”即“穴位”地势平坦低洼,系长期受到江河冲积和沼泽沉积形成的冲积、湖积平原。荆州府城坐北朝南,基本符合堪舆学“山环水抱、负阴抱阳”的城址选择原则。

襄阳城墙位于中原腹地、汉江中游,东、西两面分别为桐柏山-大洪山和秦岭-大巴山所阻隔,汉江从西北穿过襄阳往南注入长江,东北面,唐白河从南阳盆地注入汉江。从《襄阳县志·襄阳县图》可以看出襄阳城背靠岘山(即“镇山”、“祖山”),前有汉水环绕(构成“血脉”,可“护气”),左、右九宫山、鹿门山拱卫(“护砂”),形成“山环水抱”之势。襄阳城地处汉江南岸,故因地制宜,坐南朝北,其镇山在南,血脉在北,此种因地、因时而异的建城思想亦符合中国古代堪舆学对城池选址的要求。

台州府城墙背靠北固山(“镇山”),西、南被灵江环绕,南面的荷叶山、花言山为“案山”,灵江对岸的下岙余山、棉花山等为“朝山”,城市中心位于山水环抱之中,从而构成了临海城的祖山、龙穴、近案、远朝同处南北轴线上的完美的城池风水格局。台州府城东临东湖,此湖为宋熙宁四年(公元 1071 年)开凿,汇合了白云山水磨坑、山宫数溪,南北长近 500 米、东西宽约 150 米。台州府城墙北临“镇山”,东、西、南三面被曲水环绕,从而构成了所谓“金城环抱”的形势。这一切均符合“负阴抱阳、依山傍水”、“居高无洪涝之虞”、“依山川,近水便用”等古代中国的堪舆建城思想。

寿县城墙建造时,充分考虑到了它的方位与地形。寿县城墙所在北依高耸的八公山山脉,左右也有低山起伏和水流围合,南面城壕宽阔,护城河南也有丘岗起伏,完全符合古代城址的风水要求。

兴城城墙北面有西砬山、九龙山连绵百里、蜿蜒西去,宛如一条巨龙,此为“镇山”和“龙脉”;古城东西两面有首山、峡山、黑凤山和铁马山,是理想的“砂山”,形成左右环抱之势;古城东西里许各有一条河流环城入海,前南 6 公里是辽阔的渤海湾,具有双重水脉,是为“朱雀”之象。兴城城墙坐落在背依龙脉、砂山环抱、两水分流的最佳穴点之位,成为中国明清城墙风水环境规划的典型范本。兴城的平面略有倾斜,大体上是坐北朝南,这应是其适应风水地形要求的结果。

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北部有凤凰山、万岁山,西北部则有月华山、劳山、庙山依次相连,东北部为日精峰,东面和南面有独山涧及其它小河流环绕。这些山河水系为明中都皇城城墙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屏障和风水形势。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