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通信技术等数字技术,这些“体检仪”中传出的数据,最终汇入南京城墙监测预警中心。在登城口不远的南京城墙博物馆地下二层,一张铺满整面墙的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城墙不同监测点位的回传数据。 田野介绍,监测预警平台通过263套自动化监测设备、1575个监测点位,对城墙本体位移、膨胀、沉降、裂缝等数据及时采集并分析,监测城墙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实时变化,实现了“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报、险情可预控、保护可提前”的预防性保护。 无论是摸清城墙“家底”,还是搭建监测预警平台,数字技术为南京城墙的保护和利用筑起安全防线。 “数字技术是实现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及展示利用的重要手段。我们希望利用数字技术在文物信息留取、遗产健康监测、展示利用等方面的优势,保存珍贵遗存与遗物信息、监测遗产本体风险、发掘与展示遗产价值。”金连玉说。 (责任编辑:南京城墙01) |
【文化中国行科技赋能典型案例】 ◎本报记者金凤 想感受旷古...
祭拜者雕像 5月17日,文明的眼睛百件文物说叙利亚万年历史特展...
本报讯(记者邢虹)5月8日晚,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关于第五...
本报讯(记者邢虹朱彦)4月27日一早,栖霞区燕子矶街道笆斗西...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邢虹 你知道吗?这个月是南京城墙...
□ 本报记者 顾星欣 杨民仆 于锋 高利平 南京的博物馆还是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