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定都南京,朱棣把都城迁到北京,一南一北,两座城都留下了宏伟的古建筑。事实上,明朝还有一个陪都,那就是位于安徽凤阳的中都。对这段历史的诠释,展览以小见大,通过明三都皇城发现的建筑构件对比图,把北京故宫瓦当、明中都遗址出土的黄釉琉璃瓦当、南京明故宫黄釉琉璃龙头进行对比,展现了明朝的三座都城不同的命运。
小小说明牌
彰显知识性和趣味性
展览形式生动有趣,寓教于游、寓学于赏,让人能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明故宫的相关历史知识;即便是方寸之间小小的说明牌,也能做到严谨而不失活泼。
南京明皇宫建筑群,以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建筑规模、屋顶形式、色彩、装饰及命名与尺寸的象征,彰显出恭奉天命而治天下的神圣功能,并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举行提供了具有国家精神意义的空间场所。朱元璋即与闻名天下的秦淮灯会有着不解之缘。南京的元宵赏灯习俗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明代达到高峰。由于朱元璋提倡灯节,并将每年元宵节张灯时间延长至十夜,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灯节,明朝洪武五年元宵节,朱元璋更是别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万盏水灯,朱棣则正式将灯节作为法定假日沿袭下来。
朱元璋对科举制度也有所改革。明代科举始于洪武三年,次年春,朱元璋在奉天殿主持了即位以来的第一次殿试。所谓殿试,又称廷试,即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圈点状元,是科举考试的最终环节。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命礼部颁行“科举成式”,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并为后世所长期沿用。据统计,明初三朝在南京实际举行了12次殿试。考场设在奉天殿或文华殿,考试时间以一天为限。
由展览可知,作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最初并不是这个名字。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初名《文献大成》,但明成祖因此书“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明成祖再命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
南京明故宫还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之地,洪武年间,为保证沿海地区安全,休养生息,全国实行海禁政策。永乐皇帝即位后锐意改革,派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完成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诸多细节
提升观展体验
为了增强观展的互动性和体验感,展览更是动用了诸多数字媒体,并让人由古到今联系起身边的现实情况。对永乐白瓷进行解释时,语言透露着小小的俏皮: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给人以一种“甜”的感觉,所以“甜白”瓷因此得名。
影视剧中对朝会多有展示,朝会究竟是怎么进行的?在明朝,朝会是皇帝召集臣僚商议政务的主要活动,分为大朝和常朝。大朝一般在正旦、冬至和万寿圣节时举行,为礼节性的朝会;常朝分为朔望朝和日朝,朔望朝一般在农历初一、十五于奉天殿举行,也属于礼节性的朝会。日朝则是皇帝真正处理政务的朝会,分为早朝和午朝。洪武十一年,明廷向文武朝臣颁发刻有官称的象牙小牌,朝参时必须佩带,否则门卫官有权将其拒之门外。牙牌不准私自转借,否则一旦查明,以律论罪。官员亡故或罢免,牙牌必须交回内府。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留都,依然保留着与北京相对应的六部衙门和各级政府部门,在全国的政治格局中依然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和文化依然繁盛。然而,作为留都宫殿的明故宫却命运多舛,在灾害与战乱中几经损毁,殿宇楼阁化为尘土,宫阙仅余断壁残垣。近年来,明故宫多处建筑遗址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而相关考古发现,也让后人得以一窥明代皇家建筑构件的华丽瑰美。
比如随着汛期来临,皇家建筑的排水系统也让后人大开眼界。一条600多年前皇宫“排水管道”被发现,呈东西走向,残长8米左右,宽约0.45米,由三面石板砌筑围合呈水槽状。其所用石材质地坚实,砌筑手法规整考究,两侧石板上沿还特意切削出向内凹陷的斜角,可以将外部积水集中在水槽内快速排出。
(责任编辑:管理员) |
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
为了高质量推进南京城墙夜间文旅消费,南京城墙景区近年来持...
2022年9月5日,在中华慈善日和江苏慈善周到来之际,第六届江苏...
《跟着书本去旅行》 20210712 书本中的古迹城墙的诉说 观看链接...
城心向党,微笑礼赞。6月30日晚,百张笑脸在650余年的中华门城...
第三季的首集,以南京白局艺术为序章,引出了经历了六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