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信息中心 > 媒体关注 >

南京日报:南京城墙细描“十四五”发展规划 擘画古今交融的历史人文图卷(2)

时间:2021-09-10 11:17来源:南京城墙网 作者:管理员
 
  南京城墙是一座蕴含着厚重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在现代化的城市格局中串联起南京众多的风景名胜,形成别具一格的“山水城林”景观,有实力打造世界级文化名片,构建集文化、生态、休闲、人文为一体的明城墙旅游综合系统。
 
  创新发展
 
  打造独具时代特点的魅力空间
 
  2014年,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成立,将全线城墙收归中心管理;2019年,明故宫遗址公园也被划入统一管理。七年来,城墙中心以“申遗”工作为抓手,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为基础,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将南京城墙打造为体现古今交融、独具时代特点的魅力空间。
 
  七年来,南京城墙形成了先进的保护理念、完善的保护机制、科学的保护体系,将南京城墙保护工作分为预防性保护、日常性保护、修缮性保护、应急性保护和探索性保护五大类,对南京城墙及其周边附属建筑进行全面的修缮与保护。
 
  2015年,《南京城墙保护条例》正式颁布,成为南京城墙首部专门的法律条例,使南京城墙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律化、规范化、严格化的道路。
 
  在国家文物局、省市相关部门以及科研院校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如完成中山门至琵琶湖段2300米、标营门至光华东街900米、西干长巷段200米等一批城墙本体修复工程,实现了城墙顶面的基本贯通;完成前湖段“墙中墙”保护性展示工程,获得国家文物局赞许,将之称为“国内保护工程的‘创新举措’”;此外,做好城墙沿线环境整治,实现了城墙全线8个段落22公里全面开放。
 
  近年,南京城墙已实现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的过渡,大规模的维修工作已基本结束,并建成全线安防监控系统。同时,按照申遗要求积极推进南京城墙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中华门瓮城保护工程、明故宫遗址展览展示工程等重要的文物保护展示工程,也在筹备当中。
 
  研究工作是保护、利用、传承好南京城墙的基础。城墙中心自成立以来,吸纳几十名多学科博士、硕士人才,成立基础研究部,促使南京城墙研究工作全面开花,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不断的探索下,南京城墙基础研究工作逐渐形成了“4+1”模式,即紧紧围绕一个学术研究品牌、一个国际组织、一个重点实验室、一个科研模式和多项学术课题研究五个方面大力开展。
 
  创建“文旅先锋+国际视野下的‘城墙学’研究”党建品牌,不断向中国其他城墙乃至国际延伸,取得了许多有学术影响力的成果:创办国内首家“城墙学”研究专业辑刊《中国城墙》,该辑刊被知网收入并亮相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成果精品展,获得国内外学界高度认可;出版《中国古城墙》《铭文天下——南京城墙砖文》《岁月传城——老照片中的城墙旧影》《南京城墙砖官窑遗址研究》《心城:南京城墙记忆》《中国明清城墙》等十余部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书籍,荣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及各类奖项;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论文刊载于核心期刊并荣获各类省市级奖项;积极与国际接轨,承办“2018南京城墙保护与利用国际论坛”、登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世界遗产》杂志、成为中国首个加入ICOFORT(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城防与军事遗产委员会)国际组织的文博单位等。
 
  成为国家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内容呈现与表达智媒体实验室主任单位,合作开展多项项目,如“南京城墙军事防御功能研究与展示”项目,在课题报告基础上制作四部影片,以历史为骨,真实还原围绕南京城墙展开的四场攻防战役,以科技为翼,直观展示南京城墙在军事防御中的突出作用;“南京明城墙与良渚古城遗址价值对比研究”项目,出版《帝都王城——从良渚王城到大明帝国》融媒体图书,深刻地展现良渚王城到大明帝都的一脉相承,展示明南京城的文化遗产价值。
 
  形成“一院两会”的科研模式,以中国城墙研究院、南京城墙研究会、南京古都城墙保护基金会为构架,全方位促进南京城墙的科学保护及学术研究。同时,与南京大学文化和自然遗产研究所、南京大学多媒体科教中心、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开展战略合作,共促南京城墙基础研究工作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管理员)
------分隔线----------------------------
官方微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