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南京,一直以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文艺创作的丰富源泉,并涌现出大量展现南京城市文化特质的佳作。近日,针对一部已然引起广泛关注的作品,作家出版社和南京市作协联合主办了长篇小说《大明城垣》研讨会。1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南京,共话《大明城垣》的小说特质,以及由该小说所延伸的“都城文学”“文学考古”等话题。专家一致认为,南京资深媒体人陈正荣的《大明城垣》不但是对世界“文学之都”的现实回应,而且在具体实践中再次拓展、提升了“南京书写”。 全景展现明都城的建设过程 明城墙是留存最为完备、规模最大、绵延范围最广的城垣,当时的决策者是如何考量的?经历了怎样曲折的筑城过程?普通的建造者又都发生了哪些故事?正如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振羽所说,修建南京城墙绵延这么长时间,涉及到方方面面,协调非常复杂和困难。《大明城垣》即分别从朱元璋和匠人们这两个视角讲述明初修建南京城墙的故事。 《大明城垣》是表现南京城墙体裁上的一次突破。著名文史专家卢海鸣称其是“关于南京明城墙的第一部专题性文学作品”。自古以来,关于南京城墙的画作、诗歌留下不少,近两年来更是出版了大量作品,并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可是反映南京明城墙的作品基本都是从历史的角度、文献的角度来展现的。以此为题材的小说却未曾出现。”卢海鸣说。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程章灿则将《大明城垣》视为“都城文学”的一部分。“就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来说,这方面的长篇小说好像没有怎么见过。《大明城垣》是一个突破。”程章灿表示,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都城,南京也是一个都城,写都城的文学作品也有很多,其中尤以《西京杂记》最具可读性。都是写建都,《西京杂记》的写作离刘邦建都相隔500多年,《大明城垣》的问世则在朱元璋建城墙600多年后,“五六百年这个距离,使得后来的作者们有可能结合历史,对于都城建设的过程展开一些想象。” 在扎实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虚构 小说是贴着地面飞翔的艺术,陈正荣则是在扎实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虚构。他历时3年,研读了大量关于明城墙、明史、明宫殿建筑、砖瓦烧制技术方面的著作;到砖瓦厂蹲点,体验烧砖匠人们的生活,对于取土、烧窑、烧制白玉砖的全过程做到了然于胸;还专程前往宜春多次,考察古窑遗址,广泛收集民间故事……用程章灿的话说,这就让小说虽不是做学术研究和写论文,但依然具有“无一字无来历”的功底。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汪政认为,《大明城垣》就像是文学考古。“他以作家的眼光发现城墙上的手印,发现城砖上有相互牵连的铭文,进一步研究,深入到城砖烧制、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等。”在著名文史专家杨新华看来,这就是一部小说体裁的史书。这种考古式的写作风格,首当其冲地体现在小说中的人名和地名中。程章灿介绍说,在小说当中可以学到很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比如书中除了讲窑匠,也讲到了木匠,香山帮的帮主姓陆,为什么姓陆?那是有来源的。《世说新语》说到吴郡有四大旧姓,即朱、张、顾、陆。“因为很多是从明城砖下来的,人名特别有历史的韵味,聚宝山等地名,可以和历史直接联系起来。”在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松看来,《大明城垣》历史知识扎实,涉及明代历史、建筑以及社会经济生活,从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明代历史、南京城墙建设历史以及明城墙结构颇有研究。
(责任编辑:管理员) |
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
为了高质量推进南京城墙夜间文旅消费,南京城墙景区近年来持...
2022年9月5日,在中华慈善日和江苏慈善周到来之际,第六届江苏...
《跟着书本去旅行》 20210712 书本中的古迹城墙的诉说 观看链接...
城心向党,微笑礼赞。6月30日晚,百张笑脸在650余年的中华门城...
第三季的首集,以南京白局艺术为序章,引出了经历了六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