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江南的雨水来得格外凶猛,全国数百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多地山洪地质灾害频发。有报道称,地处南方的江西省抗洪形势严峻,但在古城赣州,修建于北宋的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依然在发挥有效的作用。千年以来,中国古人在规划城市、修造桥梁、兴建各种公共建筑时,就充分考虑到防洪排涝的功能。在江苏各地的文化遗产中,同样能够寻觅到类似于“福寿沟”的古代治水智慧。
尖尖的分水墩,化解洪水威力
苏州城南澹台湖与运河交汇处,长达三百多米的宝带桥如长虹卧波,53个桥孔倒映在水中,潇洒而又飘逸。宝带桥是京杭大运河沿线现存最长、桥孔最多、结构最轻巧的古桥,它的精巧设计闪耀着古人高超的水利智慧。
唐代,澹台湖水在此自西向东,奔涌如潮。运河上南北而行的船只受侧面冲击,常有倾覆发生。时任苏州刺史王仲舒认为,在湖口填土做堤,如遇到暴雨,堤岸易被急水冲决,形成洪水。思来想去,还是建桥最为稳妥,既能保证漕运顺畅,又能防洪利流。
传说中,王仲舒带头筹款,捐出自己的玉腰带,百姓感念,将这座长桥命名为“宝带桥”。建成千年以来,宝带桥发挥了多方面作用,它既是堤岸,又是纤道,53个桥孔净空较大,便于通行,也利于流水,有效地肩负起泄洪使命。
在河网密布的江苏,在设计中融入防洪思维的古桥还有很多。南京秦淮区的运粮河上,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的七桥瓮将两岸连接。这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桥共有六座梭形桥墩,两侧的分水尖石向外凸出约3米。分水尖上雕刻着神兽“趴蝮”。作为传说中的“龙九子”之一,这种怪兽在古人的观念中被赋予了避水消灾的“神奇功能”。
“如果洪水暴发,对于七桥瓮来说,能够减轻洪水冲击的并不是神兽,而是分水尖。”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汪晓茜副教授详解这种设计的奥妙,分水墩或分水尖常见于多孔桥洞的拱式桥梁,能有效地分开水流,减小洪水对桥体的冲撞,具有行洪功能。同时,七桥瓮分水尖上雕刻神兽,也能划分航道和标识水位。
在江苏,南京地区和苏北地区的古桥常见分水墩设计。但在苏南地区,因为桥梁多架在较窄的河流上,分水墩或分水尖则很少见到。南京现存古桥中,除了七桥瓮,九龙桥、玄津桥、蒲塘等桥也有分水尖或者分水墩。徐州铜山区的燕桥(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非常独特,此桥为三孔,迎水一面的桥墩做成锐利的分水尖,上面各雕刻一只石龟。这样的造型在江苏古桥中尚属孤例,一旦洪水暴发,龟首昂翘的石龟将和分水尖一起直面洪涛冲击。
地下藏暗沟,古城这样迅速排水
苏州、南京、扬州……江苏的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古城脉络清晰,延续着千年的街道格局。地处于太湖之滨低洼地区的古城苏州,从南宋到清末将近700年时间都没有发生大的水患,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
文史学者赖晨认为,这与古代苏州的城市规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伍子胥为苏州选定城址以来,这座古城一直采用“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方略,用拦河堰、护城河、城墙、水关、河道、池塘、阴沟等组成一套科学而严密的防洪排水系统。
苏州的老街石板路下藏着暗渠,地面上形状像铜钱一样的孔洞(俗称“钱眼”)是暗沟的雨水入口。类似的设计在南京也能看到,史料记载,至迟到明代,南京城区地下就有科学有效的排水设施。清代,城南很多街巷下布满暗沟,及时将雨水排出城外。记者在老门东三条营的清代建筑蒋寿山故居看到,墙角处还保留着一块清光绪元年(1875)的告示碑,清晰的碑文警告“无知之徒”不得偷盗排水暗沟上的石板,不许向沟内倾倒杂物,以保持排水畅通。
南京午朝门遗址公园内的明万历年间“疏通沟渠碑”反映的则是皇家建筑的地下排水系统如何运作:早在设计之初,明故宫就确定了分区排水原则,地下预先用条石、青砖铺成纵横交错的排水干道系统。雨水流入排水道,再借助地形走势,汇进皇宫外的河流湖泊。
(责任编辑:管理员) |
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
为了高质量推进南京城墙夜间文旅消费,南京城墙景区近年来持...
2022年9月5日,在中华慈善日和江苏慈善周到来之际,第六届江苏...
《跟着书本去旅行》 20210712 书本中的古迹城墙的诉说 观看链接...
城心向党,微笑礼赞。6月30日晚,百张笑脸在650余年的中华门城...
第三季的首集,以南京白局艺术为序章,引出了经历了六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