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信息中心 > 媒体关注 >

南京日报:"南京城墙即将夜间开放,南京城墙博物馆明年亮相 明城墙:文化遗产迸发新活力"(2)

时间:2020-06-12 10:47来源:南京城墙网 作者:管理员
 
2016年底,为进一步加大南京城墙砖回收的力度,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与南京城墙保护基金会携手,共同推出“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活动,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散落的明城砖的线索。目前回收了20多万块散落各处的城墙砖。今年1月9日,南京城墙城砖保存与展示的公益空间砖集馆,在明城墙脚下的悦动·新门西正式开馆。一块块城砖,讲述着600多年前南京城墙修建的故事,也记录了今日全民合力保护城墙的点点滴滴,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遗产保护意识。 
 
在保护的基础上,对明城墙的研究也不断取得新突破,向宽度、深度发展。 
 
“南京城墙30年大规模维修保护综合研究”“世界文化遗产下的城市城墙”“南京外郭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南京明城墙与良渚古城遗址价值对比研究”“南京城墙护城河体系调查及遗产价值研究”“南京城墙记忆口述史” “南京城墙砖窑遗址研究”等课题,以及南京城墙学术资源数据库建设,都具有开创性与示范意义。国内首本专门、系统研究中国城墙的辑刊《中国城墙》、图书《铭文天下——南京城墙砖文》《岁月传城——南京城墙旧影》《南京城墙砖官窑遗址研究》 《艺术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专刊等相继出版,更是向公众集中展示了城墙研究最新成果。
 
活化利用——
 
让世界透过城墙读懂南京
 
“平时没什么事,我们都会来城墙走一走。”市民赵一鸣一家就住在城墙边,在“城墙肚”里的书吧闻书香,去城墙灯会的祈愿灯上写下自己的愿望,从12座城门挂上的大红春联里感受传统文化……城墙,已经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赵一鸣尤其难忘去年的南京·西安双城灯会,在明城墙风光带展区,形成“水陆空”观灯赏灯、明城墙和秦淮河交相辉映的恢弘场景,成为镌刻在脑海里的美好记忆。 
 
行走在城墙绿道上,能看到秦淮河风光;泛舟秦淮河上,一眼望得到城墙……“一城一河、城水相融”的城市文化景观,处处皆惊喜。近年来,通过对南京城墙的活化利用,随着文旅融合的全面推进和日益深入,昔日文物以多元、开放、亲民的崭新面貌融入现代生活,散发新的魅力。明城墙,是百姓看得见、走得进、摸得着的“民城墙”。 
 
2019年,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划入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迎来了文旅融合发展机遇。南京城墙如同珍珠项链,串起了散落在南京城市的各个景点,助力全域旅游扬帆起航。2014年至2019年,南京城墙全线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增长200%以上。2019年,南京城墙旅游收入突破3000万元。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夜金陵”即将再添美景——南京城墙马上实现夜间开放,以独特夜间风光迎接市民和游客。 
 
南京城墙不但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也成为向世界展示南京城市形象的窗口。 
 
城为台,墙为幕。名城会开幕式、时装大秀、舞蹈戏剧、三十六丈城墙跑等重大演出、活动轮番在城墙上演,沉浸式剧场,炫丽灯光技术,打造感官盛宴,使南京城墙成为延伸传统的平台,承载演出的舞台,展现多元、开放、创新的文化。近年来,南京城墙强化可视化传播,针对不同受众,多维度拍摄城墙影像,讲述城墙故事,擦亮城市名片。纪录片《城·墙》和《中华门》在央视播出,《南京·一城山河》电视节目以12集的大体量聚焦南京城墙……这一切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投向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走出去”的脚步也不断加快,这部砖石砌筑的城市史诗,正在用充满国际范的表达方式,打破国界、地域与语言的隔阂,让世界更懂南京。 
 
大型中英双语纪录片《中国城墙故事》在新华社客户端、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客户端等平台上线,并通过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的中、英文卫星电视频道,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包括南京城墙在内的8位中国明清城墙“代言人”,第一次成为国际荧屏上的主角,向海内外观众讲述“东方古国的城墙故事”。 
(责任编辑:管理员)
------分隔线----------------------------
官方微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