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朱元璋刚刚登基不久,同时修建南京和凤阳两座巨大的都城。由于南方气候湿润,朱元璋决定改变前人用土夯墙的方式,不仅城墙内外全部用砖石砌筑,很多地方连城墙肚子里也用砖填满,所用的砖都有严格的验收标准。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研究员朱明娥介绍,当时对城墙砖的要求是“敲之有声,断之无孔”,“敲出来的声音要‘当当’地响,如果不达到这样的标准,那么要重烧。如果再不达到标准,说不定还有杀头的可能。”
从现今尚存的南京明城墙来看,70里长的京城城墙所用城砖将近4亿块,再加上各种宫廷建筑,用砖之多,数不胜数。有学者推测,如果把每一块南京城砖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周。
关于城砖的史料并不多见,但是,城砖上印有许多珍贵铭文,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线索。
金炯燃是岳阳市一位退休干部,他一生最大的爱好是修家谱。二十多年来,他走遍全国,寻找金氏后代,要写一本全球金氏家谱。一天,他意外地发现,他的祖先金受七,居然是君山窑工中的一员。“我听说君山那边挖掘的明朝城墙砖,有我们祖先的名字,而且我们的祖先是甲首。真是非常激动,如获至宝。”
城砖烧制任务分派到岳阳府时,土质适宜、水运便利的横垱湖边建起了巨大的窑厂,四乡八里有名的能人金受七,被任命为甲首,负责现场生产管理,那块印有他名字的砖,就是那时生产出来的。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基础研究部主任周源说:“他不是普通的百姓,是当地有一定田产、相当于大地主身份的人物,是工程队伍的掌控者和直接烧砖的组织者。因为他有一定的财产,才被当地的官员任命为总甲、甲首、小甲的身份。”
无独有偶,人们在江西景德镇的御窑厂遗址里,发现明朝初年的板瓦上也印有各种各样的名字。贺云翱说:“把这些砖运到南京来,最后建造成这样一座城墙,是一个千年大计的制度性安排和制度性保障。”
为了能够保质保量及时提供城砖,朱元璋完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制度性建设。他创造了一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均工夫”制度,来确保烧窑人数。南京城墙砖标准统一,都是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重20公斤左右。那么,如何保证全国各地烧出来的砖在规格和质量上最大限度保持统一呢?为此,朱元璋制定了一套极为严苛的质量管理制度,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营造提举司,并从上到下实施了九级责任管理制。这些印在砖上的名字,是每一个造砖人签下的责任状和生死符,出现在长江中下游所有的窑厂里。
五花八门的城砖铭文,给人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想象空间,更让金受七等乡村小人物的名字随着雄伟的明城墙流传至今,让人们赞叹于这一伟大工程时,更能够感受一份真实的生活况味,多了一份对历史的感怀和理解。
2018年开始,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启动了“南京城墙本体砖文信息采集工程”,为每一块城砖建立电子档案,把这些镌刻在城墙上的砖铭永久记录下来,载入史册。
上亿块城砖是如何粘合的?
粘合剂的构成配比至今是谜
是什么把上亿快城砖紧紧粘在一起,使城墙经历风霜雨雪、战火摧残至今依然屹立不倒?
这种神奇的粘合材料,是什么来头?原南京市城墙管理处陈列研究部主任郭金海介绍:“以前扒开一点废物以及旧材料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些粘合剂,就是一些石灰团团,很软。尽管600多年了,但是我们抓上去的时候还是软乎乎的。在维修的时候,我还捡了不少,但是时间一长,一个礼拜一放就全没了,全部风化了。”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我国古代建筑中,已经普遍使用石灰、糯米汁、杨桃藤浆作为粘合材料。但是,南京城墙长达70里,用了将近4亿块城砖,在当时战乱初平、国力艰难的情况下,连驻军和筑城工人的口粮都难以供应齐全,朱元璋如何找来这么多糯米汁用以筑城?这显然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元末的时候朱元璋下达过一个命令,就是‘禁糯令’,禁止在他统治区域内种糯米,以塞造酒之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用大量的糯米汁来修筑城墙,我觉得可能性也不是太大。”
(责任编辑:管理员) |
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
为了高质量推进南京城墙夜间文旅消费,南京城墙景区近年来持...
2022年9月5日,在中华慈善日和江苏慈善周到来之际,第六届江苏...
《跟着书本去旅行》 20210712 书本中的古迹城墙的诉说 观看链接...
城心向党,微笑礼赞。6月30日晚,百张笑脸在650余年的中华门城...
第三季的首集,以南京白局艺术为序章,引出了经历了六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