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信息中心 > 媒体关注 >

南京日报:"人文纪录片《城·墙》央视播出 道不尽的南京城墙往事"

时间:2020-05-15 10:34来源:南京城墙网 作者:管理员
你知道南京城墙为什么会有“墙中墙”的奇景吗?你知道明城墙的整体轮廓为什么那么奇特吗?你知道城墙砖上为什么要有铭文吗?你知道上亿块城墙砖是用什么粘合起来的吗……城墙,是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由南京广播电视台和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联合打造的人文纪录片《城·墙》近期在CCTV—10(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以《城市》《砖铭》《家国》3集篇幅,揭开了许多关于城墙的往事和谜团,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城墙、爱上南京城墙。 
 
城墙肚里为什么包着矮墙?
 
“墙中墙”是明城墙最早雏形
 
20多年前,一场大雨将紫金山南麓前湖的明城墙冲塌,形成一个50多米长的“缺口”。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长杨新华回忆:“夜里面一场雷雨使那段城墙轰然倒塌,后来到现场去看的时候,就发现了那个墙里面还有一段墙,而且是整整齐齐的墙。” 
 
高大的城墙内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堵矮墙?专家研究发现,这段矮城墙建造于明代早期,高度仅有现今城墙的一半,宽度为2-4米不等,上面发现了大量六朝、宋代等前朝的城砖,而使用的明城砖大都是在洪武五年以前烧制的。“明王朝初建时国力有限,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地烧造城砖,因此用了很多前朝的旧城砖来砌筑城墙。”专家表示,这段“墙中墙”可谓是明城墙最早的雏形,随着国力渐盛,朱元璋采纳了“高筑墙”的提议,举全国之力修建规模与体量更加宏大的明城墙,最初的“矮城墙”从此被包在了墙肚子里。 
 
“墙中墙”把人们带进明朝初年光景。由于战乱初息,经济疲软,登基不久的朱元璋一方面利用前朝旧城墙以减少开支,另一方面尽量减少对百姓的侵扰。原南京市城墙管理处陈列研究部主任郭金海介绍:“这个墙中墙,在整个城墙上面有好多段。南京城墙在历代城墙的基础上面,加宽、加高、加厚来进行连接,圈成这么一个大的城墙,所以很多地方,原来的老城墙,就砌在里头去了。” 
 
直到洪武八年后,政局渐稳,国力慢慢增长,中都罢建,朱元璋才得以集中精力对南京城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新建了一大批建筑,并在必要的地方,把原有的城墙加高、加厚、加长。于是,才有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墙中墙”奇景。 
 
把城墙轮廓建成朱元璋的脸?
 
体现江南城市南京的复杂地形
 
中国北方城墙大部分方方正正、中规中矩。但从空中俯瞰南京城墙,形状却相当奇特。有人说像三角形,有人说像粽子、像宝葫芦、像宫扇,还有人认为它的城门布局暗合天象中的南斗和北斗星。最神奇的是,很多人觉得它的整体轮廓像明太祖朱元璋的脸!这座历经650多年风霜的雄伟城墙,到底蕴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朱元璋为什么把城墙建成这种形状?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 
 
南京地处东经1180、北纬300,是座依山傍水、地形复杂的江南城市,南京城墙把周边的小山都圈入其中,既满足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求,又满足了军事上占据制高点的要求,因而突破了中国古代北方都城方方正正的格局,样貌独特,蔚为壮观,是14世纪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巨型建筑。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表示:“一方面,作为都城应该宏大坚固,要展现都城的气质、地位和威严,以及保障都城的安全。但是呢,地形是复杂的,自然环境也是丰富多彩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面,既要实现国家都城的建设目标,同时又要尊重当地自然的禀赋,所以明朝就把城墙建得这么弯曲。这更多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城墙砖上为什么要有铭文?
 
每个造砖人签下责任状和生死符
 
在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横垱湖边,有一个明代馒头窑群遗址,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 
 
这些窑建于公元14世纪后半叶,中国明代洪武年间。当时,方圆3公里的湖边,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大工地。高高低低分布着近百座砖窑,每座窑前都有几十个来来往往忙碌的汉子。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和江苏的将近两百个府州县,以及工部、军队卫、所等几万座砖窑,每天都在这样马不停蹄地造砖,这些砖,跟横垱湖边的砖头一样,通过长江运往南京。 
(责任编辑:管理员)
------分隔线----------------------------
官方微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