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宣传文化 > 公共活动 >

走进南京城墙,4•18国际古迹遗址日活动精彩纷呈

时间:2021-04-18 16:14来源:南京城墙网 作者:管理员
现场直播 让更多人走近身边的古迹遗址
 
4月18日,阳光明媚,和风惠畅,东水关遗址公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一如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绘的那样,“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由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举办的2021年4•18国际古迹遗址日“城墙下 我的家”特别节目正在东水关直播。
直播邀请南京市博物总馆研究员邵磊,与主持人和小朋友一起从东水关牌坊行进至东水关遗址下,一路讲解东水关遗址内古桥、古河、古墙、古闸的厚重历史和人文底蕴,介绍明初都城南京的护城河体系,阐述文化遗产保护在南京城市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特殊作用,短短一小时的直播播放量超过33万。
东水关旧称“上水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东水关遗址主要是明代所拓建的。东水关是内、外秦淮河的交汇之处,秦淮河水流到这里便一分为二,一股顺城墙外侧流淌,成为护城河;另一股穿关入城,这便是“十里秦淮”了,东水关理所当然成为“十里秦淮”的“龙头”。
 
邵磊介绍,东水关也称“上水关”“通济门水关闸”,闸身及券洞均为条石砌筑,是南京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水关。“这东水关建造得十分巧妙,下面是有很多孔的水闸,上面除修建正常的城墙外,也像中华门那样,其中也修了很多藏兵洞,非常实用,特别是战时。东水关将水关建筑与城墙建筑融为一体,在中国建筑史上鲜为一见,堪称一绝。”南京城墙的藏兵洞中,规模最大的是中华门的藏兵洞,可以藏兵3000人。而东水关为砖石结构,共有3层,每层有11个券洞,共有33个券洞。上面二层券洞用于安置守城的将士和储藏物资,最下面一层券洞用于调节内秦淮河水位和防洪,中间的铁栅栏可以防止敌军潜水进城。
此次直播视频将作为教育资源,在南京电视台牛咔视频教育专区永久储存,可随时回看精彩内容。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文化遗产部主任刘斌说,全社会每个人都应当是文化遗产保护主角,无论是博物馆还是文化遗产地,都要探寻与公众、社区乃至景观的联系,且最大限度地通过特色活动、展览、教育等项目,将文化遗产理念传承下去,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与公众共享时代美好生活。

创新保护 前湖段缺口保护展示工程获奖
 
今年,南京首次对全市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进行评选和推荐。近五年来,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依照《南京城墙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完成南京城墙小桃园段抢险维修工程、南京城墙武定门段维修等多项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并持续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4月18日,在南京市“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活动上,南京城墙前湖段缺口保护展示工程从全市近5年完成的200多项古迹遗址保护工程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首届南京市优秀古迹遗址保护工程项目”。

 
南京城墙前湖段缺口保护展示工程对南京城墙前湖段缺口进行保护展示,在保证文物原真性的前提下,将现代工艺融入古代城墙,得到了国家文物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将其称作“国内文物保护工程的一个创新举措”,为古迹遗址保护积累了经验,充分发挥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社会的积极作用。
前湖缺口缘起于1991年南京城的暴雨,大雨冲刷导致前湖段城墙形成了上部长约70米、下部长约50的梯形缺口。1998年,南京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对坍塌缺口进行抢救性清理时,在缺口内侧发现了一段明代早期修筑的矮城墙,上面发现了大量六朝、宋代等前朝的城砖,使用的明城砖大都是在洪武五年以前烧制的,这段“墙中墙”可谓是明城墙最早的雏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管理员)
------分隔线----------------------------
官方微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