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南京明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牵头者,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南京明城墙,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依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始建于元至正廿六年(1366),完工于明洪武廿六年(1393),历时28年。筑城时,曾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62州县,总共28万民工,制作了大约3.5亿块城砖,终于完成四重城垣的格局。其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诸方面,国内外的城墙无法与之比拟。
地处苏沪之间的水乡古镇昆山锦溪,历来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民谚。镇中有一座中国古砖瓦博物馆,展示了一部砖瓦沿革史。秦砖汉瓦,是形容砖瓦历史悠久的一句老话,其实发明砖瓦的年代远远先于秦汉。这里展示了一块砖形红烧土,看起来它是呈不规则形的残块,但明显留有人工拍击的痕迹和芦苇的印痕。经过烧制而呈红褐色的砖块中,可以分辨砻糠烧毁后遗存的黑色斑点。其硬度完全具有了作为墙面的承受力。它被称为“良渚砖”,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此外,从汉代城砖、六朝板瓦、西晋纪年砖、宋代琢榫井砖,到明清、民国时期的青砖,乃至以五星为标志的红砖,每一件都闪烁着工匠智慧。
古砖瓦博物馆数以千计的藏品中,更陈列了不少当年用于修筑南京城墙的墙砖。这是酷爱古砖瓦的有心人花费巨大精力,千方百计从各地搜集的。城墙砖一般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每块砖重量为20斤,也有重达40斤的。显然由于产自不同地区,砖头分别呈现青黑色和黄褐色。即使经历了六百年沧桑岁月,离开了原先的位置,仍然显得平整、细腻而结实,其产品质量可想而知。令人瞩目的是,砖上无不镌刻着烧造产地的相关信息,由此可以触摸到遥远的历史文化。
据《明史》记载,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召见起义军中的谋士朱升。朱升向他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朱元璋欣然采纳。攻占集庆(今南京)后,即改其名为应天,并进行大规模改建,历时二十年,始建成南京明城墙,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四重城垣构成,得山川之利,控江湖之势。因为这项重要的朝廷工程,是由明太祖朱元璋亲自督造的,每一个环节的检验都极其严格。哪块墙砖出现了问题,便得问罪谁,重者甚至斩首。所以上至有关府、州、县官员,下至烧制砖瓦的人夫、窑匠,姓名都一一被镌刻,并烧制在墙砖一侧。这是每块砖的“身份证”,各级责任人名字均不缺少,这就确保了责任制的落实。一旦在验收时发现不合格,便可层层追究责任。
从另一方面看,有些城砖的铭文多达七八十个字,有些则仅仅是一个标记。地域、姓氏、简笔字、书写习惯、篆刻技艺等,在城砖铭文中也都得以清晰体现。这为研究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提供了足可考证的文献资料。
有专家考证,南京明城墙所用城砖的制作,分别由长江中下游的广袤地区,包括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五省的府、州、县,以及军队卫、所和工部营缮司等近两千个单位承担。城墙砖的烧造和运送,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明代初年,无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将耗费大量民力财力。
当时,朝廷高度重视,指定府州辅官担任各级提调官,比如“扬州府提调官同知竹祥”的名字,就多次出现在墙砖铭文中。他所监制的墙砖,大致由江都、泰兴、高邮、兴化、宝应、海门、泰州、通州等地制造。或许是产量高的缘故,镌有“宝应”字样的明显比别处的多。由此我们可以感受这位官员的勤勉。不过,他决不会想到,今天的人们只是从文化的角度理解他的作为。
(责任编辑:管理员) |
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
为了高质量推进南京城墙夜间文旅消费,南京城墙景区近年来持...
2022年9月5日,在中华慈善日和江苏慈善周到来之际,第六届江苏...
《跟着书本去旅行》 20210712 书本中的古迹城墙的诉说 观看链接...
城心向党,微笑礼赞。6月30日晚,百张笑脸在650余年的中华门城...
第三季的首集,以南京白局艺术为序章,引出了经历了六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