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信息中心 > 媒体关注 >

金陵晚报:如果你叫刘德华,很有可能成为“南京城墙守护人”

时间:2020-01-10 15:53来源:南京城墙网 作者:管理员
秦淮河畔、明城墙脚下,今天又添了一处文化地标。南京城墙城砖保存与展示的公益空间“砖集馆”,在悦动·新门西正式开馆。
  “砖集”取“城砖文化集合传承”之意。“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活动中3年来回收的城砖,在这里进行保护展示。
  “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活动自2016年启动以来,根据广大市民提供的数百条线索,回收了20多万块散落各处的城墙砖。“砖集馆”内展出的数十块城砖,就是从近年来回收的城砖中精心挑选的。一块块城砖,讲述着650多年前南京城墙修建的故事,也记录了今日全民合力保护城墙的点点滴滴。
 
  散落城砖“回到家”城门“搬上”天花板
 
  散落城砖“回家”了,它们不再是冷冰冰的砖块,而是有温度、有故事的历史标签。在“砖集馆”,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一块块城砖,感受城墙文化的独特魅力,释读城砖铭文。
  “砖集馆”就在南京晓书馆隔壁,原本的老厂房经过“历史再造,文化再生”,成为历史性、艺术性、时尚性兼顾的文化新空间。走进“砖集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大“城门”,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一抬头,“解放门”“太平门”“玄武门”“和平门”……南京的各处城门被“搬”到了天花板上。馆内展陈共分四大区域:
  第一部分是“筑城之砖 铭文之证”,城砖大部分是灰色,这次在馆内却展出了一块白砖。“这块砖来自江西,是用高岭土烧造的,因此颜色是白的。南京城墙上的白砖几乎全部是江西制造。”“砖集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第二部分是“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详细展示“颗粒归仓”活动成果。在回收的散落民间的城砖中,有一块独特的“反书砖”——砖上的“正右”二字铭文,刻反了。展陈布置人员在这块“反书砖”旁边展示了一块正常刻有“正右”二字铭文的城砖。两块城砖并列摆放,相映成趣。
  第三部分是“匠心独运 众志成城”,着重介绍了当时的制砖工艺。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一块城砖需要经过择土成坯、入窑烧形、济水转釉三道大工序。
  第四部分是“砖文拓印 文化传承”,也是观众的互动区域,参观者可以在工作人员的专业指导下,学习如何用宣纸、墨汁、清水、拓包、盆、毛巾、鬃刷、毛刷、毛笔等工具,将城砖上的铭文拓印下来。
 
  你的名字 会在城砖上吗?
 
  “颗粒归仓”活动推出3年,出现了许多闪闪发光的“城墙守护者”。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人,年近古稀,身患癌症,常常在建筑工地的周边找寻城砖线索,想为城砖的回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他坦言:“这都是文物,我们要努力把明城墙保护好。”
  为进一步呼吁广大市民关注并支持和参与城墙保护工作,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城墙保护基金会与爱心企业万科,携手发起了“南京城墙守护人”的系列活动。
  南京城墙建造之时,遵循“物勒工名”的生产责任制系统,将负责烧造城砖的所在地名、官员、工匠名字刻在城砖上。刻印在城砖上的名字,不仅确保了南京城墙的质量,也成为连接古今、传诵后世的载体。前不久,“砖上有名”趣味测试上线,找寻与城墙砖上的官员、工匠名“同名”的“南京城墙守护人”。
  这个测试十分有趣,关注“南京城墙”微信公众号,点击进入后,根据页面提示输入自己的姓名,即可与后台城砖上的官员、工匠名进行匹配,同名者就有机会成为“南京城墙守护人”。比如,如果你叫刘德华,那么就有很大概率入选了,因为在城砖上留名的成千上万造砖工匠中,就有叫刘德华的。
  “南京城墙守护人”系列活动一经推出,迅速引发了热度和关注,吸引了超5000名市民的积极参与。
  开馆当日,南京城墙守护人、城墙保护志愿者代表一同宣读了《南京城墙守护人公约》。这是南京首份关于城墙保护的公约,旨在鼓励更多市民加入到南京城墙的保护当中。当天,与城砖同名的南京城墙守护人还获得了“守护人证书”,上面印制着《南京城墙守护人公约》和手绘的南京城门,以鼓励为守护南京城墙而努力的人们。
(责任编辑:管理员)
------分隔线----------------------------
官方微博
推荐内容